
如何度過長途飛行,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
不少經常穿梭世界各地的友人,在飛機上根本無法進入睡眠狀態(tài),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只能靠一部部電影馬拉松熬過去。
在高空狹小密閉的空間里,每個感官細胞的敏感度都調至最高,時常覺得如坐針氈。我見過千奇百怪打發(fā)時間的方式,有人待飛行平穩(wěn)之后打開零食包大快朵頤直到降落;有人十幾個小時從頭睡到尾,哪怕難以入眠也要堅持閉上眼睛繼續(xù);有的則一個人玩著簡單的機上游戲,一臉專注,絲毫不厭倦。
長時間在狹小位置中保持坐姿不是最痛苦的,長途飛行中的不愉快往往來自于周遭環(huán)境。如果座位前后左右有小孩的話,這趟旅行基本很難安生,即使是平日乖巧的小孩,在長時間密閉環(huán)境以及上升下降氣壓變化作用下,極難保證情緒穩(wěn)定。而和哭鬧的小孩相比,更常見的是旅行團,也是飛機通道阻塞的主要原因,登機后第一時間把座位調到一起,飛機起飛后如同家里胡同般大聲嬉笑嘮嗑,令人無比頭疼。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找一些參與感強的事情來做,時間會比較好過??措娪爸皇菃渭円曈X輸入的過程,做一些手工或者玩一些游戲,會讓人集中注意力在手頭上的事物,不知不覺度過漫長的飛行,比如折紙和拼圖,以及一些參與感強的角色扮演與解密類游戲。
讀書也是坐飛機打發(fā)時間的好選擇,也容易讓人顯得更有格調。高空飛行沒有電子產品分散注意力,即使枯燥乏味的書籍也能讓人如沙漠旅人遇見綠洲般讀得津津有味,極大地提高了吸收書籍內容的效率。如果考慮紙質書籍占地方不易攜帶,那么iPad和Kindle則是最好的代替品,一趟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下來,五十萬字的小說“啃”下來絲毫不費力氣。
隨著旅游的次數(shù)漸多,對我個人而言,飛機上是寫稿效率最高以及靈感頻發(fā)的處所。曾有一次從香港飛馬德里,向來寫稿拖拉的我,一口氣寫完三篇評論,堪稱人生的巔峰時刻。仿佛身體被座椅“禁錮”,大腦竟可以更加高速地運轉。
在寫稿的間隙,我把講故事當成私人的樂趣。觀察著身邊的乘客,如福爾摩斯一般,通過一些細節(jié)飛快在腦海中編織著對方的故事。到了下飛機時,每個故事都已經有著清晰的脈絡,有著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的英國離異大叔、蜜月旅行的音樂愛好者夫婦、獨自踏上環(huán)球旅行的大學生……然后繼續(xù)集中注意力寫稿,七八個小時迅速流逝,絲毫不覺得難熬。
或許對于平時無法靜心的都市人來說,長途飛行是嘗試平時有興趣但沒空做的事情的最好時間,比如難懂的英文小說,或者專業(yè)視頻教程,以及百思不得其解的密室逃脫游戲,在高空中的時間,除了睡覺與飲食,不妨為自己找到更多的樂趣,這樣長途飛行也會變成極為有意思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