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春的雨水開始洗刷粵東北的山林大地時,一片片野菜便開始從田間地頭、石縫溪邊,偷偷地探出頭伸展腰肢、瘋長開來。馬齒莧、水芹菜、 蒲公英、魚腥草……這些特殊年代人們餐桌上的“???rdquo;,如今卻因迥異于人工種植蔬菜的“粗獷”和“野味”,搖身一變成為酒樓餐館里炙手可熱的“貴客”。
野蕨菜:令古人千年難忘的“滑溜”
走在粵北的野地里,經(jīng)??梢钥匆娂毟叩哪圩仙ь^彎曲成圓狀,羞澀地搖曳。那彎曲的蕨頭又仿佛像龍爪一樣,因此有些人又叫它為“龍爪菜”。
在古人的詩詞中被描寫得垂涎欲滴的蕨菜,在食用之前同樣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處理。需將摘下的蕨入沸水里焯燙片刻后熄火,待水涼后換新水繼續(xù)浸泡一天,其間還需要換水數(shù)次,方可祛除苦澀,讓蕨菜變得軟而韌。
它的烹飪方式倒很簡單。最常見的爆炒是熱鍋中加入豬油,投姜片與蒜蓉爆香,將切成小段的蕨菜投入猛炒后加少許水燜上幾分鐘,再加適當?shù)纳椤⒘暇?、鹽即可出鍋。爆炒的蕨菜吃起來脆生生的,濃濃的汁液滑溜爽口。
馬齒莧:酸酸甜甜就是它
與野蕨菜一般,馬齒莧也是生命力極頑強的野菜。它不需要專門的照管,也不需要肥沃的土壤。每當農(nóng)戶發(fā)現(xiàn)了它們,不僅不會拔除,還會任其瘋長,最終成為一道時令蔬菜。
幾場雨水后,馬齒莧的莖稈越發(fā)肥碩,葉子開始肥腴得漸成橢圓,成熟后的馬齒莧還會長出黃色的細小的花朵,很是討人喜歡。采下一把綠汪汪馬齒莧洗凈切段爆火猛炒,幾分鐘就可出鍋。剛入口,你會感覺到一股酸爽滑膩的味道突然在嘴中迸發(fā),嚼久一些,一股甜甜酸酸的味道在唇齒間悠長綿軟。
馬齒莧涼拌起來同樣別具風情,口感清爽黏滑。如果可以適應它強烈的味道,也可以用醋和醬油腌泡其莖與葉,會加倍享受到它的那股酸爽味道。
馬齒莧兼具保健功效,但它比較寒涼,因此脾胃虛寒者不宜大量食用,尤其是孕婦要忌食。
桂竹筍:讓牙齒感受“細嫩的抵抗”
韶關多竹,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竹林。有竹就有筍,村民們便有了食之不盡的鮮竹筍。
在韶關,竹筍的種類很多,可分為毛筍、麻筍等。在體型上,冬筍小而壯實,細細的春筍則既長且白,常被古人用來形容少女纖纖玉指。飽吸了春雨的春筍水分充裕、肉質(zhì)細嫩、口感清脆。和毛竹筍、麻竹筍相比,桂竹筍的纖維十分細致,盡管脆爽不如前者,但肉質(zhì)細嫩,味道恬淡而清鮮。
筍雖新鮮,也必須經(jīng)過特定的處理:將桂竹筍剝開層層筍衣后,用刀背輕拍,筍肉便輕易裂開成條狀。放在開水中略煮后放涼,再換清水泡上大半天,便可去除其苦澀與草酸。
桂竹筍最常見的食用方式,是用五花肉、酸菜和它一起爆炒。肉必須是帶著明顯肥肉的五花,因為當?shù)厝送ǔUJ為竹筍“刮油”。這種方式炒出的桂竹筍,筍條嬌小可愛,飽吸了油光與肉香的筍肉清脆鮮嫩,清新的植物氣息醇和迷人,毫無寡淡違和的感覺。
揾食指南:
從廣州出發(fā),經(jīng)華快到樂廣高速,在韶關出口下高速,在市區(qū)熏風路第一市場每天早上8時左右都有農(nóng)戶叫賣上述野菜,但數(shù)量有限。在韶關乳源、始興、南雄等地的餐館,也大都可以品嘗到這些野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