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城市霓虹次第點亮。這個夏天,在武進,憑借綠色消費與夜經(jīng)濟的雙重發(fā)力、文化與創(chuàng)意的結(jié)合,花樣新“夜”態(tài),點燃夏日文旅新引擎。
暮色漫過武進博物館飛檐,展廳燈光如星辰次第亮起。晚上6點半,踏入大門,清涼冷氣裹挾艾草香撲面而來,驅(qū)散夏夜燥熱。教學(xué)體驗區(qū),十余位孩子圍坐長桌,將薄荷、艾草等干料填入素布香囊,草木清香與歷史氣息交織成獨有的韻味。
市民 張子煜:我今天做了一個香包,是安神香,可以掛在臥室里。夜深人靜,燈光又開了,氛圍比白天更好一點,走在這邊長廊,感覺可以和古人直接交匯一樣,很有氛圍感。
另一側(cè),漆藝體驗臺前圍滿體驗者。彩色漆液在水面暈開,晃動間化作云霧圖案,覆在素色扇面上,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
游客:我們外地過來的,因為白天有別的事情,晚上有時間可以過來,沒想到能自己親手做一把扇子,很有成就感,體驗了常州這邊的文化,挺有意思的。
遠處臨展廳,錫劇唱腔悠悠飄出。舞臺上演員水袖輕揮,唱腔或清亮如鶯啼、或婉轉(zhuǎn)似溪流;臺下戲迷輕叩桌面打節(jié)拍,輕聲跟唱,神情沉醉。
武進錫劇第七代傳承人 王城:我們從單位的舞臺上,搬到老百姓身邊,讓大家可以更近距離的欣賞錫劇藝術(shù),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吧我覺得。不僅僅是一場表演,我覺得更是一種傳承,讓各個年齡段的人能在這樣的夜晚找到共鳴。
市民 張祎玲:本來是散步消消食,走到這里看到有展覽,就進來看一下,看了玉器瓷器,有被熏陶到。除了有玉器瓷器展覽,還有戲曲欣賞,不僅可以體會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能學(xué)習(xí)歷史知識,是一個好去處。
展廳里,穿著漢服的姑娘在“禮制時賞展”云錦前拍照;中華第一獨木舟展柜前,市民細看船身紋理,孩子們在考古體驗區(qū)玩著互動游戲,寓教于樂。今年夏天,武進博物館重磅推出“夜游武博 樂映古今——武博夜場延時開放活動”。7月18日至8月9日期間,每周五、周六晚延時開放至20:30,持續(xù)為公眾帶來文藝匯演、錫劇折子戲、西洋樂演奏會、民樂演唱會、詩文朗誦等沉浸式體驗。
武進博物館工作人員 潘雪:開放夜間游覽,不僅是延長開放時間,更是讓博物館融入城市夜生活的新嘗試,同時,夜間的光線氛圍能更讓大家專注的欣賞文物,更重要是,當市民們吃完晚飯帶著孩子來看展,做手工,聽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升級。
博物館燈光暈染歷史溫度,文化館夜校的燈火則照亮人們對文化的向往。如今夜校不再僅是提升技能的場所,更成為市民追求精神生活、開展社交的公共空間。晚上7點半,非遺纏花教室里,學(xué)員跟著老師穿針引線,彩絲纏繞間,含苞花瓣在指尖成形。市民承磊已參加了八九次課程,今年非遺夜校一上線,他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市民 承磊:我覺得文化館對我們老年人比較友好,因為我已經(jīng)60多歲了,沒有年齡限制?;旧嫌谢顒游揖蛨竺?。夏天晚上喜歡來這里學(xué)習(xí),這里環(huán)境也好。
市民 徐旻:我感覺這時間就剛好,感覺很有意思,做的時候就覺得特別解壓。
教室內(nèi),穿針引線聲與講解聲交織,年長學(xué)員對著圖樣比對,青年們交流配色,不時為彼此作品稱贊,其樂融融。
區(qū)文化館館長 錢峰:長期以來,非遺技藝、高雅藝術(shù)都在相對小眾的圈子里沉淀,我們的夜校盤活了這些資源,既讓市民找到觸及多樣藝術(shù)的門路,也讓傳統(tǒng)技藝有了更大的意義與價值。在文化館,大家可以把這當作自己的終生美育學(xué)校,享受學(xué)習(xí)的樂趣,同時也能結(jié)交新朋友,共同探索生活的無限可能。
入夜后的劇場,以靜謐與熱烈給市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湖塘鎮(zhèn)綜合文化站內(nèi),“萬物復(fù)蘇——從巴洛克到現(xiàn)代主義”音樂會旋律流淌。小提琴悠揚如月光,鋼琴靈動似泉水,交織奏響經(jīng)典樂章,讓人觸摸到樂曲描繪的斑斕世界。武進文化館百相閣,本土韻味濃郁。演員登臺即獲掌聲,錫劇、相聲、民族歌舞輪番上演,搭配免費茶水小吃,自在愜意。三公里外的鳳凰谷大劇院,笑聲震耳。相聲演員抖出包袱,普通話與常州話交替的幽默格外動人。
市民 江女士: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就是一般晚上才會有時間,所以選擇夜晚來大劇院欣賞一些比較好的劇,平時需要去大的場館才能看到的劇,現(xiàn)在在我們家門口也可以看到這樣很好的劇了。
市民 楊新成:鳳凰谷現(xiàn)在是常州地區(qū)最受歡迎的劇場,因為有多劇種低價位的票來滿足廣大戲迷的需求,經(jīng)常來看,錫劇京劇越劇我都來看。
散場時,晚風(fēng)里滿是意猶未盡的歡喜。錫劇、相聲、古典音樂、兒童劇,讓每個夏夜都有期待。
鳳凰谷大劇院工作人員 錢娜:我們準備了各類演出,提升著城市的文藝氣質(zhì),為了讓劇院成為為民、利民的文化空間,推動更多的精彩劇目來到市民身邊。
2025以來,鳳凰谷大劇院已經(jīng)舉辦演出50多場,為都市夜生活辟出一塊“精神角落”,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領(lǐng)略國內(nèi)外頂尖藝術(shù)作品的魅力。
武進的夜生活仍在延續(xù),樂園清涼與星光共舞。淹城春秋樂園“云深不知處”云霧長廊騰起輕煙,游客漫步其間,40℃高溫被霧森系統(tǒng)濾成20℃清涼;父母牽孩子奔造浪池,水花濺起,笑聲漫過水池。打鐵花表演高潮迭起,1600℃鐵水打向夜空,化作漫天金星,與萬燈長廊暖光交織成星河。
另一邊的廣場上,眾人緊盯大屏幕,為蘇超吶喊加油;夜市里,家長孩子合作作畫,廣場舞與歌聲交織成最美的人間煙火。
市民 鄭可羽:現(xiàn)代人生活工作節(jié)奏加快,夜晚常常是大家休閑放松的主要時段。因此我們作為消費者,也希望可以有更多好玩有趣、體驗多元的夜間文化娛樂活動,感受燈火里的煙火氣。
從博物館里的古今對話,到劇場中的藝術(shù)共鳴,從樂園里的清涼狂歡,到街頭巷尾的煙火日常,武進的夏夜,正以文化為魂、體驗為翼,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讓靜謐與熱烈共生。這不僅是夜生活的花式上新,更是一座城市煙火氣與文化味的生動交融,為夜經(jīng)濟注入了持久活力。當星光與燈火相映,武進的夜故事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