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星立方四層正在裝修的300平方米辦公室里,在電鋸切割墻面的轟隆聲中,鄭海峰心里踏實了:工廠搬遷離京后,這里將成為綠盾中天門窗的新總部。在京城家居產業(yè)轉移的大背景下,對許多自誕生以來便把京城當成主要市場的品牌來說,如何利用空出來的老工廠,成為一個不能回避的大課題,一場老廠轉型潮隨著工廠的外遷也隨之掀起。
重建的總部
鄭海峰是綠盾中天門窗董事長,他經營的企業(yè)是北京家居行業(yè)協會旗下門窗專委會中首批入會的兩家門窗企業(yè)之一??粗鵁峄鸪斓难b修場面,鄭海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是一個帶有文化創(chuàng)意味道的新型辦公基地,層高可達7米,可以極好地展現門窗產品的氣派,連斜屋頂、陽光房都可以在這里建立體驗間,今后合作伙伴來這里喝喝茶、聊聊天,就可以把產品給看了,那檔次可比原來郊區(qū)工廠要高不知多少倍呢。
與鄭海峰還在裝修辦公室相比,于泓卻是捷足先登。于泓是北歐藝家董事長,做的是實木家具。他同樣選擇了星立方作為新的公司總部,10月23日,經過6天的忙碌,董事長助理小張帶著20多個同事終于完成了搬遷工作,星立方三層的新辦公室門上,貼出了設計部、企劃部、財務部、辦公室和業(yè)務部五大部門的招牌。“比起在郊區(qū)的老廠房,這里整體環(huán)境設施比較完善,物業(yè)方面服務不錯。” 于泓表示。
與北歐藝家一墻之隔的便是意風家具的新總部,這個北京家具品牌的領袖企業(yè),在這里布置了500平方米的辦公室,裝修已經完成,隨時可以入駐。紅磚砌就的墻面,青銅扣裝飾的實木桌,幾本外籍書隨意地碼放在白樺木書架上,從透明落地窗即可看到的會客室,透著時尚前衛(wèi)范兒,與星立方所在的年輕白領聚集地朝青商圈保持著默契的一致性。
星立方是從紅星美凱龍東五環(huán)店分割出來特意打造的創(chuàng)意式辦公空間,集文化藝術、創(chuàng)意設計、家居設計、電子商務于一體。這里的一個辦公空間層高5-7米,戶均300平方米以上,超前的裝修和通透的設計讓品牌實現開放式協同辦公。東可目觸通州,西可眺望國貿,文藝氣息濃厚的中國傳媒大學西校區(qū)近在眼前,僅是“CBD后花園”朝青商圈這一地理位置,就為品牌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6年6月,星立方剛正式亮相便成為家居企業(yè)搶奪的對象,在這里建新總部,一時成為已經或即將搬遷的家居企業(yè)的首選。
老廠的妙用
選擇星立方這種創(chuàng)意辦公空間建立新總部,意味著那些企業(yè)在完成搬遷之后,就要與原來的工廠說拜拜了。然而,事情遠沒有把房子退給房東那么簡單。
已經將工廠搬到天津永清的龍鼎天著木門董事長韓建軍原來在北京租有三棟廠房,如今雖然不再在這里生產了,但還有很多事情必須在這里完成,比如他做的木門屬于定制產品,需要設計、量尺、安裝、售后等一個龐大的服務系統。“我留下了一棟廠房承接這些服務。”韓建軍說,徹底和老工廠告別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北京各個行業(yè)都在進行產業(yè)輸出,老工廠很難盤給其他工廠,只能閑置或租給物流公司,但工廠的施工設計又不符合物流廠商的標準。”在環(huán)渤海家居產業(yè)園牽頭人黃赤淳看來,那些擁有土地產權或使用權的家居企業(yè),如何處理老工廠是個讓人頭疼的難題。老工廠僅作為倉儲和安裝中心明顯有些大材小用。
于是一個個運用老工廠的妙招應運而生:伯藝木門董事長王顯在老工廠建立了一個創(chuàng)意產業(yè)基地,除了自己做產品展示以外,還向一些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企業(yè)提供辦公空間;東方百盛在通州的工廠部分騰空后,總裁邵賢強將它改造成一個大型展廳,將從板式到實木、定制的全系列產品完整地呈現出來,并結合通州旅游資源,以互聯網集客為依托,做起了文化旅游、優(yōu)惠酬賓的買賣;挪亞家早在多年前就在東莞建立起備用生產基地,如今徹底完成了產業(yè)轉移,董事長陳志軍瀟灑地將其變成了綠地,在這里悠閑地種著花草……
留下的“靈魂”
韓建軍在天津永清全新的辦公樓里,給自己設計了一個相當氣派的辦公室。2016年國慶之后,當北京商報記者造訪這里時,發(fā)現這個辦公室成了個“半拉子”工程,墻面上原本嵌入的木作沒有完成;圍繞著辦公室的幾個房間,則是刷了一部分墻就擱下了。“當初我想在這里辦公,旁邊就是人力資源部、銷售部、財務部和培訓學院,可裝修開始后我忽然覺得,北京才是我們的主戰(zhàn)場,我們的主要部門還必須放在北京。”韓建軍擺擺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現在還沒想好這里做什么呢!”
重新選址總部、重新定位工廠,在京城家居轉移的大潮沖擊下,京城家居企業(yè)正急遽轉型,但緊緊抓牢京城市場的策略從未動搖。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生產職能,是可以舍棄的“軀殼”,搬遷至河北、山東、江蘇、天津等地并不困難,而品牌、運營、營銷、設計、創(chuàng)意等部門作為一個企業(yè)的“靈魂”,則必須留在京城這塊肥沃而前衛(wèi)的土地上。
在家居企業(yè)新的“靈魂棲息地”中,榮麟家居選擇的751藝術中心頗為獨特。四層是一處寬敞的露臺,竹藤椅三三兩兩擺放著,火柴狀的細長燈體環(huán)繞四周。榮麟家居將品牌部和創(chuàng)意設計部設置于此,藝術氛圍濃厚的藝術中心為設計師提供充沛的家居設計創(chuàng)意,而后經過設計軟件加以操作,成為遠在千里之外的榮麟家居臨沂工廠生產線上一位工人手中的圖紙,數天后,一批能體現最新潮流的家具將搭乘公路運輸回到北京。在北京開設工廠的品牌,大多像榮麟一樣主打北京市場,份額往往要占到一半甚至更多,這讓每一個撤出京城的家居企業(yè)都不得不考慮如何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廠房可以建,工人可以招,但核心管理人才和創(chuàng)意人才卻是搬出北京后的新工廠難以解決的。“北京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是探知國際流行信息的觸角,也是國內尤其是北方市場設計潮流的引領地,把品牌、營銷這些部門留下來,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調整產品和市場策略,因此老工廠用與不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北京必須有一個體現企業(yè)‘靈魂’的總部。” 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