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的腳步日益臨近,然而往年春節(jié)期間也是很多人放松警惕的時期,飲食開始變得不規(guī)律,作息開始隨心情變化……專家提醒,每年的冬春季都是流感的好發(fā)季節(jié)。受到氣溫起伏、春運奔波、節(jié)日應酬、過度玩樂等多種因素影響,重癥感冒可能“卷土重來”。而反復感冒人群很有可能是由不同的病原體引起的。因此,在預防及治療上決不能放松警惕。
健康新知:
反復感冒可能并非同一種“感冒”
32歲的小林出門旅行回來后就開始感冒,好不容易好了,沒兩天又被同事傳染上了。他見上次的感冒藥還有剩,便開始用藥。但奇怪的是上次非常有效的感冒藥,這次卻根本不起效,拖了兩周還不見好。小林去醫(yī)院就診后發(fā)現,原來他這次患上的是流行性感冒,上次的感冒藥根本不對癥。在更換了感冒藥后,小林的癥狀很快就減輕了。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陳健介紹,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往往發(fā)病人數多、全身癥狀重,嚴重影響健康和勞動力。
一般而言,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是鼻病毒,常易合并細菌感染,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涕,2-3天后變稠,可伴咽痛。一般無發(fā)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不適,一般經5-7日痊愈。而流感則有急起高熱、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結膜炎明顯和輕度呼吸道癥狀,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臟病患者易并發(fā)肺炎。流感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相混淆。除了流行病學資料外,通常流感全身癥狀比普通感冒重,而普通感冒呼吸道局部癥狀較重。
此外,當病毒入侵后,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相應的抵抗反應,于是產生免疫力。然而各種不同的感冒病毒及其亞型可高達幾百種,陳健解釋,雖然這次感冒后機體會產生抗體,但往往對下一次接觸到的感冒病毒沒有作用。因此,反復感冒并不一定是同一種“感冒”,往往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在治療上不能自己盲目用藥,需要聽從醫(yī)生處方針對不同病原體進行針對性治療。
健康提醒:
生姜水泡腳防感冒?不靠譜!
網傳冬季生姜泡腳可以預防感冒,是否可信?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兒科沈健副主任醫(yī)師表示,生姜泡腳是感冒的家庭護理方法之一,也可在日常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病從口入,寒從腳生’,冬天外界氣溫偏低,人體氣血受寒易凝滯,生姜泡腳可以驅寒、活血、祛濕,對預防因受寒導致的感冒有良好效果,再配以按摩涌泉等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點艾葉則加強其溫筋通絡,驅寒去濕作用,可起到收斂潛藏以養(yǎng)腎之奇效。”
沈醫(yī)生特別指出,小兒屬于純陽之體,易從陽化熱,而現代家庭中又多以空調調攝溫度,對體質偏熱之人,若天天生姜水泡腳,反而容易出現便秘等癥。同時,泡腳時間過長、過頻,毛孔維持在開張狀態(tài)下,汗出過多,反而因肺竅開合失司,宣降失調,誘發(fā)感冒,所以冬季生姜水泡腳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
沈健副主任醫(yī)師提醒,感冒期間可以進行艾灸、刮痧等中醫(yī)治療,但是辨證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方法不當或沒有對癥適用,反而有損健康。她說道:“艾灸療法對于寒證引起的感冒效果明顯。此外,艾灸也可以作為病毒性感冒的輔助治療手段。但對于熱證引起的感冒,最好是用刮痧或拔罐。需要讓專業(yè)人員操作,一方面確保療效,另一方面可以較大程度的避免副作用。”
沈醫(yī)生強調,盡管有些民間妙方確實有用,但多數不太靠譜。她建議,普通感冒可以通過多喝水、休息、通風得到緩解。但對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還是應該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貽誤最佳治療時間。
健康一招:
“對付”感冒,從穴位按摩“入手”
黃浦區(qū)中心醫(yī)院針灸科主治醫(yī)師鄭期煒強調,遇上感冒,須及時就醫(yī)治療,而不要盲目按“老規(guī)矩”口服抗生素或偏方,無細菌感染的疾病口服抗生素非但無用,還增加了抗生素耐藥風險。感冒時常有鼻塞、鼻癢、噴嚏、咳嗽、頭痛、身重等癥狀,可以通過針灸及拔罐治療,正規(guī)醫(yī)院針灸科醫(yī)師均會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辨證論治。在日常起居中,宜早睡晚起,穿衣需注意不可過多,因活動出汗后更易受風寒侵襲,遇到室內外溫差大的需及時增減衣物。
而患者平時還可自行通過穴位按摩“驅趕”感冒:如鼻部不適,可按摩鼻翼兩側迎香、四白、巨髎、印堂穴;咳喘、咽喉疼痛可按摩喉部兩側人迎、氣舍穴,胸骨上窩正中天突穴,鎖骨上窩中央的缺盆穴;頭痛頸項板滯可按摩腦后風池穴、頸后大椎穴、頸肩部斜方肌壓痛點等。不過對有佩戴起搏器或其他心律不齊等心臟問題,及頸項部金屬制品內固定術后的患者禁忌。
網傳搓掌(搓雙手大魚際至發(fā)熱)可以預防感冒。鄭醫(yī)生指出,其效果并不可考,大拇指掌指關節(jié)處即指根肉多的部分就是大魚際,是手太陰肺經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對單純風寒或風熱感冒有效,但單癥現時較少,常合并病毒或細菌感染,所以日常生活中預防感冒還是需要加強個人衛(wèi)生等綜合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