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后,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漢族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立冬時節(jié),飲食起居要以“養(yǎng)藏”為主。
早睡晚起,晨練推遲;恬淡安靜,暢快心情;以滋陰潤燥為主;膏方進補未必適宜;適量運動避免過汗。
營養(yǎng)專家認為,立冬滋補需要湯。
從中醫(yī)秀養(yǎng)生學的角度來看,冬季的確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因為進入冬季后,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季進補能夠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尤其是女性,在這個時候增強身體免疫力是很重要的。
此外,民間說,立冬節(jié)氣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說起立冬餃子,其實有一個歷史典故,相傳東漢名醫(yī)張仲景告老還鄉(xiāng)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于天冷耳朵都凍壞了,于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然后撈出來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面皮里再下鍋煮。 |